上一主题:“一产三化”打造泰山
下一主题:茶叶市场交流
针对特殊群体收入偏低的问题,朱利荣带头投入80万元,建起了以干轻活为主的蘑菇园,安排村里80多位残疾人、特困户进园当工人,使每人每月能领到近2000元的薪水,一年间就帮助他们摘掉了贫困帽。
通过党员的“帮带”,一股“红色浪潮”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千家万户。在“红色讲坛”旁,党员们专门建起了“农家书屋”,里面琳琅满目地陈列着500多册“红色书籍”,所有村民都能在闲暇时进来看看书、读读报。
今年年初,村两委换届工作繁忙,耽误了2月份的“红色讲坛”,这可急坏了村里的老党员,纷纷要求3月增补一场。“工作再忙也不能耽误思想充电,缺一堂课事小,破坏了学习规矩可不行。”78岁的老党员华凤金笑着说,在大伙儿的坚持下,3月份的“红色讲坛”增加了一场。
25年的点滴积累,使“红色讲坛”不仅成为了村里的“红色文化大学堂”,还成了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