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丁国民科学种茶效益高
下一主题:著名学者黄开发:茶香
作为新中国茶叶事业发展的见证人,王郁风最不愿回首的就是从1958年开始直到文革结束的那段岁月,因为在这期间,茶叶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作为技术人员,他和他的同事们却毫无办法。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茶叶生产终于又逐渐恢复,并呈现了日新月异的崭新面貌。作为技术人员,王郁风再一次活跃在了生产、科研的第一线。1981年开始,为试验进口制茶机器的加工性能,他被安排到广西百色,试用一批进口自英国、印度和肯尼亚等国的红茶加工机器,在那里一待就是近两年的时间。之后,他又前往西非国家和斯里兰卡、印度等国考察当地茶叶生产情况,全身心投入到茶叶生产中去。
虽然已经退休多年,王郁风仍然能清楚地记得,1985年在茶叶生产上是一个具有分界线意义的年份,在这之前,茶叶销售还明确分为边销、内销和外销,政策上是保证边销,扩大外销,内销往往供不应求,买茶还需要工业券;而在1985年之后,随着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茶叶内销市场也从卖方市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