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溪茶业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 2011-08-14 浏览 58867 次
源,南安出者曰英山,安溪出者曰清水、曰留山”。明时,龙涓里今为安溪的龙涓乡,崇信里属今西坪镇、芦田镇、祥华乡、福田乡等地,常乐里属今剑斗镇、白濑乡等地,崇善里属今魁斗镇、金谷镇、蓬莱镇等地,留山今属西坪镇。不难看到,至明中叶,安溪茶业生产已遍布安溪西部山区的大部分地区和安溪东部的不少地方,并得到迅猛发展。此时,凤山、清水之茶且逐渐有了名气,安溪茶叶在市场上已较为广泛的交易。

茶树无性繁殖法的发明,是明代安溪对全国茶业发展的一大贡献。明代以前,我国茶树繁殖均采用种子繁殖,即有性繁殖法,种性易退化、混杂,树势、叶形产生较大差异,茶树品质易变。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后,安溪茶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从茶树技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中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它先在茶树周围挖环状沟,将母树枝条扭伤固定于沟底,再把枝条上小分枝扭伤朝上竖直紧埋土中,顶部露出1-3叶。经半年至一年的施肥与管理,每个小分枝长成茶苗,即可移植至大园。“茶树整株压条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