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溪茶业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 2011-08-14 浏览 58719 次
包种茶,并在台北县茶区大力倡导和传授。清光绪八年(1882年),安溪茶商王安定、张占魁在台湾合伙设立了“建成号”茶厂,专门从事茶叶的栽培和加工的研究。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安溪西坪人王水锦、魏静二人相继入台,在台北七星区南港大坑(今台北市南港区)从事包种茶的制作研究工作,同时举办制造技术讲习班,将研究的心得进行广泛传授。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安溪萍州村人张乃妙(1875~1954年)将家乡纯正的铁观音茶苗引入台湾,在木栅区樟湖山种植成功,并逐步发展成为台湾正宗的铁观音产区。1916年,张乃妙参加台湾劝业共进会包种茶评比获“金牌赏”,从此声名鹊起,成为台湾当局聘请的巡回茶师。1935年,台湾茶叶宣传协会特别向张乃妙颁赠青铜花瓶,对其功在台湾茶业进行表彰。

清代,安溪茶叶畅销海内外。清乾隆五年(1740年),安溪西坪、大坪、罗岩等地茶商就纷纷出洋到东南亚各国经营茶叶。安溪茶叶还通过厦门、广州等口岸销往海外。阮旻锡在《安溪茶歌》就有“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