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之材,为国尽忠,何愁我宋室天下不代代强盛。为鼓励天下百姓都效法窦燕山,让世人都努力学习,勤奋攻读,有志于功名,皇帝就传下两道圣旨:第一,把窦燕山教子成材的事迹编人正在定稿的蒙学读本《三字经》中,流芳百世;第二,做一件永久性的器物,来纪念这件事,并限期半年完成。丞相接旨后,立即去办。第一件事,丞相让主持编写《三字经》的大臣去办,很快就办妥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字经》中有了这样几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义方,是指为人处世的规矩、法度、道理等,泛指家教。但第二件事,丞相颇费思量,限期已过了一月,还没考虑出来。在选用什么材料上,丞相一直拿不定注意。
有一天,丞相正在书房静坐沉思,门官来报,说是专管进贡瓷器的官员来访。丞相一听,眼睛一亮:对呀,这件永久性的器物何不做成瓷器呢?瓷器是放不坏的,而且又美观。丞相当下就决定选用瓷器来作纪念品,并且要用钧窑的瓷器。他选用钧瓷有两个原因:一是窦燕山名叫禹钧,丞相博学多才,马上联想到出产钧瓷的阳翟是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