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画中“抹猫腻”
发布时间 2011-11-03 浏览 53067 次
甚至写上几条评语。此等做法正对了那些无甚名气的二三流画家的心思,前者蓄意包装炒作,一条鱼做出两条的份来;后者正乐于被炒,明明“武大”的身材偏有机会与“行者”比高。

  拍前“攻关”拍后也把力道运足。成交率尚不足40%,能嚷出90%以上的成功率来;成交率一过50%,就能喊出95%以上的“可喜成果”。跟着嚷的是传媒。

  “你们也是记者,”“透底”者说:“几年里我没少认识记者,他们专跑这一口。拢住他们就齐了,有事打个电话立马就来,让写什么就写什么。你们别不爱听,我觉着记者有时也挺没出息的,名字我就不说了,回来不留神你们说出去,我犯不上得罪人。”

  无底价拍卖深无底,真真假假说不清

  对我们的拍卖行偶尔“走眼”,出现一张两张赝品字画,今天实在已经是无可厚非。不比像苏富比这类的国际知名的拍卖行,人家视名誉比命贵,偶尔“走眼”也不成,丢不起那个脸。我们多如牛毛的拍卖行,公然拍卖赝品却已经让人见怪不惊。可能1997年南京的一次所谓精品书画无底价拍卖会上赝品之多是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