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画中“抹猫腻”
发布时间 2011-11-03 浏览 53066 次
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据知被傅小石、喻继高等十几位画家现场指出了40余幅仿冒画家本人的伪作,其中傅小石当场指出署他名字的“辟邪图”、“琵琶行”、“裸女”、“观鱼图”均为伪作。可是操办的拍卖行面对画家的指责,竟然能镇定自若地强词夺理,无底价拍卖,不保真。

  其实从这次拍卖会的名称就足以让人起疑心了,既然是书画精品怎么会无底价就拍呢?无人能知晓这批精品的委托人是什么人,拍卖行从那里搜罗来那么多的“精赝品”。当年黄胄想搞假画展览时,不好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上哪能组织到赝品字画?一次拍卖会能有40几幅赝品同时出现,拍卖会还不成了赝品书画的展览会?这类公然大批量拍卖假字画的拍卖行对竞拍者对社会还有一点良知么!

  人们对拍卖行拍卖赝品的事终于已经习惯了,究竟在拍卖的艺术品中含了多少赝品?用拍卖行自己的说法:难免;业内不愿意透露姓名者称:怎么也在三成以上。国际著名的拍卖行深恐在拍品中杂进赝品,相关的职员更是慎之又慎,一次不留神,公司丢脸,自己丢的是饭碗。于是养成敬业精神。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