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磁州窑白地黑花罐和白
下一主题:现代艺术瓷器如何收藏
四、把握特殊工艺。
不同朝代、不同区域、不同的工匠群体无不打下各自的烙印,形成各自的风格。同是唐代、五代的青瓷,水车窑与越窑和潮州窑在制作工艺的某个环节会呈现出不同之处:
1.器底刮削工艺。唐代水车窑罐、壶、瓶的器底多为无釉平底或饼足底,胎体外露,容易观察刮削工艺留下的痕迹,似采用竹片刮胎,且仅行一次工序,故器底多留下不整齐的帘格式刮线痕,越窑、潮州窑多无此痕迹。江西洪州窑则有抛物线刮削痕(推测为弓式铁线或牛筋线拉削工具所致)。水车窑五代宋初瓷品的器底刮削工艺已有改进,此特征不复存在,并逐渐向浅圈足和施满釉的工艺进化。
2.垫烧工艺。大约从中唐至宋初,水车窑的盘、碗、碟、盏的制作工序均采用先施满釉,后在器底等边三角点位置擦去小块釉汁,再在擦去釉汁的部位垫以陶粒,匣钵装烧。成品器底的三个垫痕十分明显,这是由我国著名的古陶瓷学专家冯先铭先生发现和考证出的重要特征,也是水车窑区别于全国各地窑口产品最独特之处。但应该提醒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