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黄釉器物,极少有多彩的。由于其是在白釉瓷器上加施彩釉,因此可以明确地称为低温釉瓷器。这类瓷器大体产生于北宋后期,最早在磁州窑创制,以后在定窑和其他窑口也有生产,较流行的时期是金代。这类彩釉瓷器有两个特点:一、由于第一次烧成的白釉瓷器可能已经有了各种装饰,如划花、刻花、剔花、印花和黑彩绘画等,因而烧成的颜色釉器物也有相应的装饰。如绿釉划花、绿釉剔花、绿釉黑剔花、绿釉黑花等等,不一而足,举凡白釉器物上有的装饰都可以成为绿釉或黄釉器物的装饰。二、由于第一次烧成的白釉瓷器有光洁的釉面和洁白的釉色,因此烧成低温绿釉器物以后,彩釉常常比较淡薄。又因为底色的洁白,映衬得绿釉的色彩浅淡、明丽,常常呈翠绿色,十分美观。当然,我们在磁州窑发掘时发现许多准备施绿釉的白釉瓷器在第一次烧成时有意将温度调低,使第一次烧成的白釉瓷器生烧,目的是为了使彩釉易于附着,否则在彩烧时很容易出现滚釉、剥釉等现象。白釉器物烧成的温度决定了绿釉器物色彩的深浅。这类彩釉瓷以磁州窑生产的最多,也最有特点,如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