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眼下,大红袍逐渐回归理性,滨北一家斥资200多万元开的大红袍豪华会所,因每日亏损近5000元,只好打道回府。 低价抛售为哪般? 一边是厦门茶商低价甩卖大红袍,另一边,产区武夷山大红袍的收购价却依然坚挺。武夷山市
岩茶厂厂长陈荣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大红袍的走红,其在北方等新兴市场表现良好,因此,收购价受影响不是很明显。既然如此,厦门茶商缘何敢“割肉”,低价甩卖大红袍? 厦门
茶叶协会秘书长陈志雄告诉记者,一个原因是,在大红袍曾被短暂热炒的时间里,不少新手加入了炒茶队伍,由此催生了原产地供应环节的作假--当地茶农茶商掺杂了其他地方的“非正宗”
岩茶,造成质量和价格水分明显。而由于
岩茶性质特殊,这批被“山寨”的
茶叶,最终逃脱不了变质的命运,以至于被茶商抛弃。 “事实上,当初这批
茶叶在收购时,价格并不高,而在市场上的售价却比肩武夷大红袍,可见十足暴利。”百川茗茶总经理蒋先生说,如今茶商号称是“白菜价”、“甩卖价”,但实际上,部分商家还是有利可图。
警惕商家再做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