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说文化--永宣瓷瓶
发布时间 2012-02-01 浏览 56043 次
去寻么儿建文帝,杀人灭口,斩草除根。

郑和在永乐年间六下西洋,这建文帝他是没回来,把这苏麻泥青带回来了,当苏麻泥青与中国的制瓷技术一结合。

让我们再回到嘉德春拍的现场,现场的气氛越来越凝重,价位也一点点的在爬升。

180万,而且,到了180万,还没封顶。还是先看看这碗,在永宣瓷器中光这碗就有十几种器型,斗笠碗是典型的永宣器型,而且釉色特典型,听听专家对什么叫典型器物进行分析,做个参照!

文物鉴定专家 原苏富比拍卖师王宁先生“它这个胎相当的白,极白,而且摸起来手感特别特别的细腻,这种感觉只有以后的清代官窑,清三代的官窑,康雍乾官窑才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是康雍乾好的官窑,才有这种感觉,一般的官窑瓷器达不到这种水平。它这种釉子,您看这种釉子,您看着它是白的,实际上它是泛着鸭蛋青的青色。这种颜色是怎么得来的呢,当时烧出来以后,肯定是洁白的,跟咱们现在做出来的东西一样,但是经过数百年的流传,数百年的跟外界的接触,它是一种自然的、泛青的这么一种现象。这种东西到现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