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俞学文从泥土地里走出
下一主题:现代茶艺之父范增平应
时至今日,汪健对那段日子还感慨不已。喜的是生意很好做,短时间内就赚得了第一桶金。遗憾的是,没有做大做强,大把的机会被白白浪费了。汪健分析说,那时候,竹荪的贸易都是个体户在代理,没有形成公司和组织,散、小、乱的市场体系,无法壮大整个市场。谁也舍不得手上的利益。”汪健说,没有形成公司的统一和推动,最终行业没有做大。
这也是当时贵州非公经济的缩影。汪健说,虽然不少人下海经商,但封闭的环境和当时政府引导不得力,还是错失了发展的春天。这样一直到了1999年,看着竹荪产业无法形成突破,汪健再次转身。这次他选择的是白酒贸易。
“1999年,随着山东白酒版块威风不再,我比较看好西南白酒版块的崛起,特别是贵州的酱香型白酒。”汪健出手就选择了贵州最大的酒品牌 茅台酒经销。从每瓶2元的利润做起,汪健逐渐发展壮大,成了茅台集团系列酒的全国运营商。在多年的打拼中,汪健发现,茅台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除了国酒的品牌之外,还在于以经销商为导向,保证代理商能赚钱。“品质是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