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天文历法:太陽周年視
下一主题:天文学:日食月食与灾
第一,月體納甲說以十天干和八經卦立論,將十天干和八經卦分別與月相方位相配,以離坎兩經卦表徵日月之本相,以另外六經卦分別表徵月相的初出,上弦,圓月,初虧,下弦,晦月。朔望月的形成,是日月地三體運動的結果。人站在地球上觀察日月的視運動,有方位之不同,故又以十天干表示以上特定月相所處空間方位:甲,乙位東方,丙,丁位南方,戌,己位中央,庚,辛位西方,壬,葵位北方。而甲與乙,丙與丁,戌與己,庚與辛,壬與葵各方的天干所表示的都是月亮在對點位的月相,相配之卦為夫妻卦,如乾甲十五月相與坤乙三十的月相為對點月,艮丙二十三下弦月與兌丁上弦月為對點月等。如果我們按照月亮逐日運行的月相變化順序:晦朔→上弦→滿望→下弦→晦朔,即按鄰點月相將八卦卦象和天干排出後,自震而兌而乾,表徵月相自晦而明直至盈滿,即從初一到十五,可視為陽長陰消的過程,這一過程在黃昏時可以觀察到。自巽而艮而坤,表徵月相自盈滿而消退直至喪失光明隱晦,即從十六到三十,可視為陰長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