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教育:怎样培养孩子的
下一主题:溺爱:一个非常温柔的
这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特质决定的。
《黄帝内经》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平衡、共处,是中国人的目标。中国文化的出发点,不是个人主义,而是集体主义。他们的出发点,是家、国、天下,是替天行道,奉天承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国的思路是收敛的而不是发散的;他们比类取象;他们从无序找有序,从偶然找必然;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中国人注重观察的归纳,他们不提倡假设、推理。
中国教育使用的教材,是两千年一贯制,都是读经;他们的教材不像《西方经济学》那样,每隔两、三年就要出新版。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也有技术教育,墨家就是他们的代表,但是道儒墨在魏晋时代,就变成了儒释道,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以不变应万变,而不是“察异”,不是“分科”;只是因为中国教育的核心是授渔,而不是售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