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可能保持常乐,而真乐是不随环境转变的,并且由于乐可以排除阴气、病气,永葆心身健康。那么真乐是怎样取得呢?真乐发自内心,源于自性,是不受外界播弄的。真乐是好也乐,歹也乐;顺也乐,逆也乐;富也乐,贫也乐。如孔子赞美他的学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又如苦修行的僧人和道士,常常是“孤身万里游”,照样常乐无忧。他们为什么能保持那种常乐呢?因为他们的乐是不假外求的,而是发自性中的乐,是道中之乐,他们看破荣华富贵、名利地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把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放在首位,少欲知足,胸怀坦荡,没有那么多沉重家产的拖累,更无情枷爱锁的牵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精神上的财富丰足了,心性中自然轻安明净,常乐在心。先生为了兴办女学,劝化世人,乞讨访道,历尽艰苦,仍然不失常乐,他的乐才是真乐。所以难也乐,苦也乐,他认为正是通过苦难来锻炼自己,考验自己,提高自己,其乐是自我充实之乐。由此看来,唯有不是从感官(眼耳鼻舌身)得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