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的特征
发布时间 2012-09-24 浏览 58038 次
非垂直的。如果是我国制品则倾向右方,而日本制品则倾向左方,这差不多已成为通例。其原因是:在开始安装足部及褶襞时原是垂直的,由于香炉的坯体在辘轳上被拉向左上方(中国制品多如此),因而在入窑煅烧时土的分子返还原状,以致褶襞倾向右方。至于缩腰炉的日本仿制品,虽然十分精巧,但在这一点上如能稍加注意,自然容易识别。并且不仅限于足部,其他如耳部等处也是一样。

前面所说的龟裂虽是在用辘轳造型时因为坯体照一定方向被规则地引延,并且是由于对抗的还原力而引起的,但实际上除此之外,因为烧窑时温度的增减而使某一局部发生多余的伸缩,或者由于器形的关系使某一部分被拉得特殊厉害,而另一部分又拉得十分无力。这样的拉力就会朝着许多方向活动,从而器物内部所生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也很复杂,当然作为这种力量结果的龟裂方向更有十分复杂了。

除去这种造型原因而生的龟裂外,因釉和坯体的膨胀系数不同也照样会发生龟裂(参照前面“釉的本质及成分”一节)。一切物质只要其温度有所变化,就会使其体积大小有些变化。釉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