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色釉的化学成分及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 2012-09-26 浏览 55831 次
瓷就与宋代所制的不同,具有很强的光泽,而无沉着的色调。究竟是因为把此种“缺点”克服了呢?还是窑的构造改变而不能出现此种“缺点”?这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东晋带有褐斑的青瓷也可以说是另外一种“缺点”。这想是偶然在釉或坯的某一部分,有铁分特别多的地方,那里的铁未能还原彻底,因而显现出黑色的斑点。后来的人看到这种偶然的结果认为很有趣,于是便有计划地在某一局部加铁而得出了同样结果。如唐以前的越州窑。往往有的出现黑褐色(或赤褐色)斑点很有规则地排列着(但不多见),这种黑褐色也有不是用铁而是用铜作成的。其它如元、明时期的龙泉青瓷上面往往也可见到点彩。据分析是用当地出产的一种含铁量较高的“紫金土”,略按规则地点画在已挂釉的坯上,烧成后即呈赭色或黑褐色,别具风格。这种青瓷,日本人叫它“飞青瓷”。

除了铁的分量和釉的成分可以左右青瓷之美观外,在青瓷的制作过程中还有烧窑法也是很重要的。为了制出美好的青色瓷器,在烧窑开始不久,即釉熔融以前要完全输送还原焰,差不多直到最后仍必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