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画仿制揭密(上)
发布时间 2012-10-05 浏览 54193 次
完成的。如果摹仿者的水平高、心态稳,可较容易仿到与原作相近的程度。这是他的仿古作品能够让很多大鉴赏家“走眼”,并被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主要原因。如建国前,他臆造了一张《梨花鳜鱼图》,托名是宋代画家李延之的作品,这件作品生动、自然,没有亦步亦趋摹仿古人所产生的生硬、局促之感。它先被人悄悄地弄到了北京,后由画商陆鲤庭卖给了上海博物馆,上搏把它作为精品收入《画苑缀英》。刘伯年看到画册后感到事态严重,就主动给有关部门写信,说明他造这张假画的情况,真相这才大白于天下。

同样的事情在多年后,又在另外一地发生了:1982年,刘伯年应邀为矛盾纪念馆作画来到浙江桐乡,该地博物馆拿出一张古画《金盆饲雀图》给大家看,只见画面上许多麻雀围着一只精美的漆器盆嬉戏,布局生动,造形准确,线条的勾画与赋色都是一派典型的宋人风貌,众人异口同声叫好,唯有刘伯年沉默不语。事后他告诉别人,此画是他解放前仿的一幅“杰作”,众人恍然大悟。1983年,他照此画重新画了一张,并题跋“余四十年前曾有此作,沧桑后辗转不知去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