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典型的具备更名”克隆“特征的伪作。该画作题识的署年是1956年,一般的鉴藏家会“顺理成章”地以为它是应氏的中早期作品,如果去查找资料作进一步考证的话,那也只会在应野平中早期作品的范围里去“瞎忙”一阵,而绝对想不到它的“克隆”母本竟然是陆俨少1956年创作的题为《教妈妈识字》的图6作品(题款的位置和字体作了一些改变)。既然鉴藏家们从作品表面上发现不了什么疑点,也少有可能看得到该伪作的母本(或者说看得到的概率很低),按正常的逻辑来推理那就没有人会“无根无据“地怀疑到它的真实性问题,这便是造假者的阴险狡诈之处。其实,陆俨少的《教妈妈识字》的作品刚完成创作时,在当时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美术界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它曾被刊载于《美术》杂志1956年第10期的封面。不过,细细算来那也是45年前的事了,从中也可窥见造假之徒策划与炮制名家赝品时其用心之良苦。
(四) 变态“克隆”
变态“克隆”说的是造假者在实施“克隆”作伪时,抑或是对母本原作者创作手法认识理解上的偏差,也可能是个人某项操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