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啟功先生书画鉴定三议
下一主题:元人林子奂《豳风图》
第二, 肯定了匣钵装烧还是明火迭烧之后,你就要判别这件越瓷的相对年代。仅仅说唐、五代、北宋,这宽度实在太大。为了更接近相对年代,我们就要进一步研究迭烧段或枷烧段的具体工艺,反映在器物上遗留的支烧泥点印痕十分重要,泥点印痕的排列形式与泥点印痕的形式则是一个关键。
初盛时期,随着人们从席地而坐逐步发展成用桌椅配套座饮、会客,因此许多瓷器从较大器形逐步为端巧多样的造型所代替。施釉也由半釉向满发展。所支烧的器物,例如碗类,往往用豆状的泥点,排列在内底,颗粒一般四至六颗不等,在成品中肉眼可以看到遗留的泥点印痕;在碗的外底也遗留了四到八粒豆状粉红色印痕。在罐、壶类的底部则留下灰白色豆状泥点印痕。这种豆状的泥点所反映的情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它的生产年代是在初盛唐时期,可根据纪年器物提借助的标准泥点,确定相对或绝对年代。例如唐元和十四年罂底部的泥点就是标准形式。
中唐晚期到晚唐,越窑窑工在间隔窑具的使用上有很大的创新,各种形式的间隔窑具的出现,反映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