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器物的鉴定
发布时间 2012-10-25 浏览 54768 次
,因此在各类器物内外中均布长条形,烧制后留下的遗痕排列紧密,有的窑中,则近似相连。凡这种印痕我们从纪年墓中标准印痕看,应是北宋前期之物。

总之,在鉴定中要十分注意泥点印痕的变化与特征。支烧特征也不是所有窑口都有,但可以说绝大多数窑口都有自己的支烧特征。湖南长沙窑唐代器物中,它的支烧印痕在碗、盘、壶类中找不到像越窑这样的支烧印痕。这由于长沙窑是一个著名的民窑,它所烧制的壶类因施釉不到底部,不存在着粘釉,所以它也不需要泥点等间隔窑具,因此也就在器物上没有遗留任何印痕。在盘类的内底有的也不施釉,因此迭烧也不会粘釉,也就没有支烧印痕。在碗类虽在匣钵中烧制,但圈足部分不上釉也就不可能遗留有间隔窑具的印痕。这为我们鉴定该窑器物提供了一个依据。

3釉色与胎体

釉色与釉料的化学组成成分与烧成气氛切切相关,因此所呈色调鉴定其时代也有一定的帮助。初唐时期,采用了浸釉法,往往浸釉不到底,因此烧成后,未施釉的下半腹至底部呈现了胎体的色调;另一方面在初唐时期 ,越窑虽然在窑炉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