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器物的鉴定
发布时间 2012-10-25 浏览 54763 次
模印菊花纹,底为矮圈足,制作光润细致,釉色呈淡褐色。其实纹样呆板,子母口与足部刮釉,露胎部分为白胎。这里指出的越窑制品除了五代、北宋时期碗类口沿刮釉成芒口,目的为镶金银扣,一般在盒类从未有刮釉的工艺,胎也不可能是白色胎体,加上支烧印痕不合乎北宋式。又一件粉盒,造型是北宋刻牡丹纹撇足盒,通体施青釉,由于过烧釉面成桔皮状。从与真品越窑粉盒完全一样。但该器釉色深鲜,盒内底划一只飞鸟,支烧印痕呈圆状。用热水冲冼,色泽呈黑青,支烧印痕也不是宋式,盒内刻飞鸟在北宋所有盒中无此例,实为画蛇添足。

(3) 碗。仿制品作玉璧底,内底有到烧短小四条印痕,印痕白灰清楚,在外部 也有四颗短条形印痕,俗称”火石红”。其实玉璧底碗出现于中唐,延至到晚唐,到五代时已演变为玉环底,此器既是唐式玉璧底器,内底外底泥点支烧应是豆状或松子状,该器是五代时的短条状泥点印痕,便显为仿制伪作。

(4) 盘。仿品也不少,典型的是宁波市镇海区的一位收藏家收藏的一只龙经纬度盘。该盘造型、釉色从口到底也较近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