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辨,而科学鉴定多是对器物的内在本质进行判断,如成分、组织结构、老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本质上的差别。近一时期我们作了一些汝窑瓷器的分析鉴别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分数据和鉴定经验,对汝窑瓷器的真伪判别可以说有了较大把握。一般作伪器者为了使釉色接近,都要反复的调整釉料配方,以达到釉色乱真的目的,但是釉料的化学成分有十几种以上,且在瓷器的烧制过程中,烧成温度、时间、窑内气氛等诸多变数如何协调将是非常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完全模拟出古代瓷器烧制的所有细节,可以说是基本办不到的。所以伪器做得再好也只能是形似而非神似,如我们曾检测过一件“汝窑”器,外观很不错,但经成分鉴定后,发现其中四项主要组分的含量都与真器有出入,所以肯定是仿品。我们还曾发现有几件“汝窑”瓷器含有数量较高的氧化锆,真品是不含此成分的,看来造伪者是为了仿造汝窑瓷器釉层中那些“寥若辰星”的气泡而在釉料中加人锆石所致。尽管用心良苦,但终究逃不过仪器的火眼金睛。
提到釉层中的气泡,这也是判别真伪的方法之一,用体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