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时代
下一主题:一册罕见的清代书法
从王一亭写给李佳白的这副挽联来看,王一亭、李佳白交往的时间很长,“卅载深交”。也就是说大约在1897年左右,王一亭就结识李佳白。那时,李佳白的活动中心还在北京。但通过广学会(英、美新教传教士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初名为“同文书会”,1892年改名为广学会,李佳白等为该会的主要成员),李佳白与上海保持着一定联系。而王一亭那时在上海滩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不过,同一般的生意人不同,王一亭十几岁就主动到上海广方言馆学习外语,着力学习、吸收西方新文化。1889~1907年间广学会在上海主办的《万国公报》,在宣传教的同时广泛宣传西学、时事。它是清末学者文士认识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知识的重要媒介,在清末上海乃至全国影响很大。作为西方新知的仰慕者,王一亭阅读此报的可能性很大。李佳白经常在《万国公报》发表文章,在上海知名度很高。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