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先楚时期的古陶
发布时间 2012-11-17 浏览 54228 次
颗粒粗大。绝大多数为红陶并上了鲜红陶衣,且陶衣层厚,易剥落,器型比较简单,彩陶数量少。

中期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有所增加,彩陶较多,并出现薄胎彩陶。陶土经过陶洗后,细而纯净的用作饮食器等,为细泥陶。大型器物或炊具等渗以粗砂以提高制品的强度及改善其成型性能和烧成性能,称为夹砂陶。对炊具类器皿有的还渗以植物碎末或稻谷等,使制品通过烧成后,坯体具有一定气孔率,而提高其热稳定性,适应使用性能。

晚期仍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显著增加。出现薄胎小型黑陶和橙黄色的陶器,彩陶大量出现,且纹饰精美,其风采与仰韶文化相比迥然有别,而大放异彩。

制陶法:早期主要采用泥条盘筑法制坯及手捏法,后期多为轮制法。器壁厚薄均匀,器体内外有制陶时留下的同心圆的痕迹。这种轮制法的普遍出现,大大提高的生产的效率,并由慢轮逐渐转为快轮制坯。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质量也不断地提高。

装饰手法:有刻划法、戳印法、弦纹法、附加堆纹法、浅浮雕、镂孔法或画彩来进行装饰即彩绘法。彩绘有黑泥绘于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网站统计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