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林散之先生诗书画摭谈
下一主题:景德镇民窑与"瓷文化
烧成温度较低,一般为700~800℃,所以胎质结构疏松,强度较低。发展到中晚期时,火候逐渐提高,胎质微密度增加,出现薄胎器型。
典型器型有:碗、豆、钵、盘、杯、彩陶直筒瓶、器盖、鼎足、罐、缸、圆足镂孔器及陶珠、陶杯等。
② 屈家岭文化时期:除尚有泥质红陶外,多为夹砂黑陶和泥质黑陶,并出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蛋壳彩陶。其中薄如蛋壳的彩陶器,陶胎仅1~2毫米厚。外饰以精美的彩绘纹样,其艺术之精湛,制作之精美,不难看出宜昌地区屈家岭时期的制陶工艺,在大溪时期基础上出现了新的飞跃,并且灰陶大量出现。
制陶法:一般器物均为轮制法。
装饰手法:因袭了大溪时期的部分装饰手法,如戳印法、弦纹法、镂孔法、附加堆纹法及彩绘法等。一般由两种纹饰组成各案刻划在器的颈部或腹部上。彩绘以黑红两色为主,常多为内彩;彩纹有网格纹、棋盘格纹和旋涡纹等;有些彩绘不用线条而用晕染的办法显出浓淡层次。
烧成火候较高,一般达1000℃以上,胎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