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品,似以良渚文化玉环为本,稍加变化。它显示出在镇纸的收藏中,除了雕工之外,巧妙的设计也非常重要。镇纸的由来作为文房中的铺助性用具,镇纸最初是由玉雕玩件及铜器演化而来的。明人文震亨的《长物志镇纸》曰:“玉者,有古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蹲虎,辟邪,子母螭诸式,最古雅。铜者,有青绿虾蟆,蹲虎,蹲螭,眠犬,鎏金辟邪,卧马,龟龙,亦可用。”古代文人大多好玉,常将玉雕或青铜器置于手掌上摩挲把玩,在需要铺平纸张时又可将其兼用作镇纸。由此,镇纸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文具。收藏镇纸材料是重点在古代,镇纸有金、银、铜、玉、瓷等材质,大多采用兔、马、羊、鹿、蟾蜍等动物的立体造型。到了明清两代,书画名家辈出,极大地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制作和使用,镇纸的制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变化,增加了石材、木材等等,形状大多为长方形,因为这个缘故,镇纸也常常被叫做镇尺、压尺。因镇纸为普见之物,数量众多,加上具有名人价值的传世珍品难求,升值一直较慢。故收藏镇纸,材质是重中之重,寿山石、古玉镇纸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