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到(这里仅论真品的假包装)。一,假海关火漆。从海外购回的中国文物,经过海关时会被加盖一个火漆——--类似于在橡皮泥上盖个戳,火漆会粘留在器物上。假火漆就是冒充海外回流的精品,甚至有时候会被卖家暗示为当年八国联军抢走的中国文物,在激起爱国情操后轻松掏光你的口袋。二,假鉴定证书。花个三五百元,就能在市场上轻松买到一张某些无良鉴定师亲笔签名的鉴定证书,这已是古玩界公开的秘密。有了“权威”的假证书,卖家就能把普品“鉴定”成“精品”,捞取几何倍数的利润。前些年,国内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假金缕玉衣”事件,就是这股歪风的最典型案例。三,假图录。不良卖家把自己的卖品图片和其他网上搜来的精品照片(其中不乏各大博物馆馆藏文物)汇聚“编辑”后,请小作坊排版并印刷成册,冒充某某大出版社的正式出版物,自导自演,山寨鸡被包装成了金凤凰。四,假名家。有的卖家不仅包装卖品,还格外注重包装自己,以自抬身价,谋取厚利。他们往往借着参加收藏讲座或各式鉴定会等机会,拉拉扯扯争着和业内著名专家合影留念,然后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