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玩市场的变迁史
发布时间 2012-12-29 浏览 50753 次
工艺品的马路地摊市场,发展到90年代初,市场规模及影响力已经很大,最兴盛的时候,福佑路市场摊位有400多,每天的人流量10万左右,随着城隍庙地区的经济发展,90年代区政府开始对福佑路地摊市场进行逐步的“退路进厅”的改造。1993年城隍庙豫园两期工程改建,古玩经营被放在华宝楼,将1200平方米的地下室,分割成铺位招租,1994年10月,最先告别马路地摊的业主搬进了新建成的华宝楼地下层面,形成当时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种类最为丰富的古玩旧工艺品的室内市场。北京有一个百货商厦叫劲松百货商厦,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古玩城就是仿照华宝楼的模式改建完成的。1999年,上海全市开展“搬场入室”工程,把福佑路马路地摊搬入现在的藏宝楼,藏宝楼地摊市场位于大楼的第四层,每个星期从周四到周日,凌晨四五点,就已经人声鼎沸,经营者和买家都来自全国各地,300多个地摊挤得满满的。也是上海目前保存数量极少的地摊淘宝文化的活标本。邮票和钱币在八十年代初期相对比较独立的收藏项目,思南路的淮海路邮局门口在周末总有固定的人群交换邮票,后来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