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书画造假“十大手段”剖析(上)
发布时间 2013-01-04 浏览 53372 次
为精品。无论是布局构图,还是猫之形体与神态.抑或松树的处理,都很精彩,题句“为谁张目,不堪回首”也颇含讽刺之意。拍品《猫》将真迹中猫所处之场景—松树换掉,原封不动地把猫改“搬”在一块岩石上,但猫的面部刻画粗糙,不仅耳部缺乏挺立感,眼、鼻、嘴也失真过多,尤其猫倚住树干的前爪,竟不做任何改动地照抄下来,十分可笑。此外,石的勾染与树的画法与大师的功力也有天壤之别。尤其是一枚压角印居然钤在画面中间,显然作伪者对徐悲鸿的用印习惯缺乏基本的研究。而另一幅伪作《松猿》则变戏法般地套用《为谁张目》之场景,无奈松树之树干、松针与真迹的画法迥然不同,马脚毕露。伪作标作于1932年,与真迹(1931年)仅隔一年,水平竟有如此差距,个中奥妙只有造假者自知。

◆手段四 东拼西凑

  所谓“东拼西凑”,即将不同作品拼凑在一起,形成一张所谓的”新画”,使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说不清道不明。此类作伪目前在市场上不在少数,对买家具有较大的欺骗性。由于是拼凑而成,故布局构图往往易犯生硬呆板之弊,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