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也少,一般为楷书六字双行或楷书四字双行,绝大多数写于器底。款识无特别强烈的特征。特别是崇祯时瓷器,已表现出由明向清过渡的性质,兼有两朝特征,款识亦如此,如字体比较工整,笔划较柔弱等。(图二十七) 天启、崇恢两朝,天启只六年,两朝瓷器及其款识诸多一致,二者很难明确分开,除有年款者外,遇这时期而难以区分者,统称为"明末"或"晚明"器,或定为"天启到崇祯"。 天启、崇祯时期官窑器所见不多,民窑器却不少。民窑器的款识以赞颂款如"天福佳器",吉祥款如"天下太平"、"金榜题名",斋堂款如"博古斋"、"白玉斋"、"聚贤堂",人名款如"王远选造",图记款如免、盘肠(结)、方胜、银锭、窗棂,等等为主。 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窑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即很多,最多者为宣德、成化,次为弘治、正德、隆庆。这时因整个瓷业不景气,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为民窑粗制滥造,款识字体十分草率,排列杂乱,书写位置随意,如有将"大明成化年制"款书于碗里心者。这种假款易于识别。 四、清代款识特征 清代瓷器款识既多又普遍,无论它、民窑器除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