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不同的书体,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风格。即便是同一人写同一书体也会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书法家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经历不同,包括师承关系、思想情感、创作材料及内容等等的不同。如大书家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孙虔礼《书谱》)。同时,王羲之不同时期的风格亦不尽相同,唐摹《姨母帖》属于他早年风格,笔画古朴凝重,含有隶意;而唐摹《初月帖》虽留古意,但错落跌宕,显得变幻莫测。评者认为,这是他变化中的一种风格。再看唐摹《丧乱帖》,则姿媚遒健,已形成王氏书法成熟期典型的风貌。唐颜真卿早期书风,如40岁书《多宝塔碑》,平稳严整,刚劲秀丽;与60岁后书《勤礼碑》、《宋璟碑》、《郭家庙碑》、《颜家庙碑》等成熟书风的雄浑、庄严、朴厚显然具有很大的不同,而他的行草书《祭侄文稿》“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则是另一番景象,表现出创作的激昂悲切的义愤心情。宋苏轼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