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代了。那批行家一般是在民国时期就跟随父辈四处收购古玩的场地皮者,好的东西都卖个精光了。他们确实是靠买卖古董把孩子养大了,但鉴赏底蕴仍旧非常落后。只是对一些大路货懂新老,见高价就卖,不知市场真正的价格。年纪大不懂上网,拍卖价更不知晓。结果好东西卖完了,农村地区的也被收购完了。 而又不能够在有实力的行家面前以藏养藏,所以,注定是要挨饿的了。曾有佛山顺德本地一位年过八旬的沓氏古玩铲地皮世家,其父亲在晚清时期就从事经营古玩行业。沓氏兄弟多人也跟着父亲学古玩收购买卖,他在10年前左右就已经把好的藏品卖个精光了。当然,他当年踩着自行车到处去廉价收购,甚至是从垃圾堆里都能够捡到被清理出来的古董黄花梨。他的成本非常低,有赚即卖。后来年事渐大,后代未有子承父业。只留有少部分有点档次的藏品放在儿子家中,其中就包括3张酸枝罗汉床。据说,在08年到09年期间已被儿子悄悄以10余万左右一件的价格全部卖给了开店的行家了。而今每次我去他家中寻宝时,无一例外不是徒劳而归的,屋子里剩下的只是一大堆古家具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