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器的真伪辨识
发布时间 2013-02-18 浏览 52405 次
蓝色最为出色,故称“景泰蓝”,掐丝细润、釉色淡雅;嘉靖时期掐丝粗放,多为吉祥图案,釉色对比强烈;万历时期,掐丝粗细不匀,图案繁缛。

清代珐琅器在继承明代的传统上,结合西洋画珐琅制作工艺,并有所创新。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开明君主,在宫廷中广聘西方的传教士、建筑师、艺术家等任职,并醉心于西方的珐琅器,主张吸收西方的先进文明,清康熙时期由西方传教士将画珐琅(法国始创)礼品进献给朝廷,并传授西方的画珐琅工艺。清初内廷武英殿设“珐琅作”,康熙五十七年与养心殿“造办处”合并。康熙时期的掐丝珐琅分为粗丝淡釉和匀丝浓釉,掐丝比明代细密均匀,釉色虽不及明代,但胎骨厚重坚实,器形以杯、碗、盒、盘、炉等小型器为主。乾隆时期的珐琅器制作最为繁荣,做工超过了明代。釉面多用锦地;色彩有天蓝、宝蓝等,并新创粉红、绿、黑等色;品种除炉、盒、盘、文房等器外,并出现宫廷陈设的桌椅、床榻、屏风等大型器皿。道光时期的珐琅器用黄、红、粉红做地色,做工精良、富丽华贵。清代掐丝珐琅除宫廷造办处御制外,清代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