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回答方式如今面临挑战。在这里,像民俗学家们过去常常做的那样追溯古代春节的起源,是无法解决人们"没意思"的困惑的,理由是:春节再古老,也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总不能因为古已有之就应该永远有之吧!"好古之心"并不是人们普遍的心态。那么换一种做法,罗列现在春节的种种习俗,尤其是农村地区热烈、喜庆的过年习俗(贴窗花、踩高跷),或者祭神、祭祖等多少包含迷信色彩的习俗,同样无法解决"没意思"的困惑,;理由是那些都与现代生活距离太远,现代生活根本不缺乏热闹或奇异,甚至是过分的热闹和奇异了。春节联欢晚会的失败就在这里,它只提供了热闹和娱乐,却无法提供能够让人心安理得的意义。那么怎么能依靠这些新奇去克服人们心中的"没意思"呢?上述两种做法都与意义无关。因此,必须超越单纯的田野作业和旧有的历史溯源,创造性地发现民俗的意义,创造性地阐释民俗的意义,从而使人们对意义的追求得到满足。民俗学只有在解答了现实社会所提出的问题之后,才可能赢得自己应得的声誉。
探求民俗事项意义的必要性解决了。那么接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