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一些草书和比较写意的画面进行的。因为勾稿映看而摹易受拘束,草书和写意画一受拘束就显出死板的样子来,对临正可以避免这个毛玻但任何事情往往是有利也有弊,对临固然比勾摹要灵活,可是又容易失掉形似,甚或露出临写者自己的面目来。例如“三希”之一王献之《中秋帖》,就是北宋米芾的临写本。米氏是纵逸不守法的,因此这临本(有近于仿)也大露本相,试拿《宝晋斋法帖》中王献之原作石刻本辅以米芾自书来对比,就能真相大白了。又临写时如果希望搞得像一些,就必须边看边作,所以在书法中的行款方面就会上下左右不相呼应(这与勾摹本的不呼应不大一样),而且在结体上也容易出毛玻绘画中山水的皴笔等,对临的有的也会出现些脱节或浑腻纷乱的现象。
3、仿作
一般在讲,仿作是没有蓝本的,作伪者凭自己的想象,仿学某人笔法结构,自由写作而成。大都是因为缺乏古本临摹,就不得不这样作,当然容易露出作伪者的本相来,或与时代风格不相符合。但因为自然活泼,也有容易欺人的一面。还有虽有原本,但作伪者略取大意,不予照临,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