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陶瓷常用鉴定术语
下一主题:关于古陶瓷辨伪
另外有些人一生专学一家的书画(大都是儿子学父母,门生学老师,或当时的私淑者),学到成熟后,他和那个“被学者”的面貌几乎取得基本上的一致(当然不可能绝对的一样),可以大量随便制造,这种仿本,又往往专学某人的殊异处,以致形成一种“套子”,有的书法中的同样字几乎可以千篇一律,真迹倒反而不是这样。所见如元代钱选《孤山探梅图》卷(七真迹粗野),明代沈周《溪山深秀图》卷(比真迹板俗),王宠小正书临晋唐贴册(真迹倒不如临本匀正),等等。这些全为同时人仿作,大都似是非类,类似的更不计其数。
要搞清楚那些仿作书画,最好要能先看到仿作者的本款画,以之对照,就容易直抉其稳。例如我们因看到过王翚的早年自画,才能更确切地断定上述的三件“元人”画为伪造无疑。
此类伪本,如上述的仿钱选、沈周、王宠等人的作品此外,常见的还有仿文徵明、董其昌、王鉴、髡残、王翚、恽寿平、郑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