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陶瓷常用鉴定术语
下一主题:关于古陶瓷辨伪
1.拆真(题跋等)配伪(本身)
所见例如:明代沈周《杏花书屋图》轴,原为清代谢希曾所藏,见《契兰堂书画记》著录,本有谢的边题。现见一幅,是清代好的摹本,谢氏边题被拆移轴上。裱旧而画纸较新,可证并非谢藏原画。此摹本曾影印于有正书局版《中国名画集》第一集中,今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2.以伪(题跋)配真(本身)
此等作伪的部分,大都不是拆移,而是摹、临、仿、造得来加上的。例如:米芾《拜中岳命诗》卷后面的倪瓒跋,用笔滞钝,但形式还像倪书。这一定是有人将真跋拆下,后临写此跋配上。这样的例子较多,完全伪造配上的,则见有宋《知恤诏》后元人张雨、明人文徵明二跋,文句不通,书法亦劣,蛇足可笑。以上二卷均藏故宫博物院。
又曾见一特例:五代阮郜《阆苑女仙图》卷后原有元人商挺、邓宇二跋,不知何时(可能在明末清初)被人拆去,而临一副本配上;当分割时却留下了邓跋后三个真印,印靠极右边,即裱接于伪跋之后。因此成为书伪而印真。且其伪书纸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