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画作伪的方式、方法的鉴定
发布时间 2013-03-10 浏览 62935 次
知原委。据说清卞永誉经常搞这一手。

又常见有从题跋中割出有名人书一段,配入集册中的。所见如《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著录的《宋人法书》第一册中宋司马光书《天圣帖》、《初编》卷二一宋四家集册》中的苏轼《吏部陈公诗帖》,原来都是陈洎《自书诗》卷中的题跋。康熙时吴升的《大观录》中就说:“但此迹(单指司马光一跋)在陈亚之诗卷中,不知何缘割出配入北宋诸贤诗翰也。”

更有一些不知道是独立物还是卷子跋尾,而现在移在真迹书画之后的。例如有宋徽宗赵佶题本幅的传五代王齐翰 《勘书图》卷,因图中人作挑耳之状,不知何时有人将苏轼书述王诜暴得耳聋及王氏答诗真迹一幅附装于图后,书与画绢的高度相差较远,并且宣和内府藏物绝对不会留存元祐党人的诗文在其中,所以肯定它们原来决非在一卷里的。

4.拆而不配

拆掉一些题跋和将一堂——四幅以上的屏条(非连的)、或一本册页分拆数地,所见也很多。略举前者一例:宋徽宗、高宗朝、金时昌朝“内府”所藏古书画,全无古跋,那都是有意去掉的。宋周密《绍兴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