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意」也因而产生。其二,「意」是相对于「实」而言,相对于真实的客观造型。我创作时不用架上雕塑的加泥法,而是用大泥片圈起成型,这样顺应泥片的走向而塑。造型上多了夸张,强调了「写意」,人体结构比例的科学性也随之淡化,少些「写实」意味。另外,「意」需要通过「写」来表达,「写」绝非一般客观物体的真实表现,绝非「写生」。而是强调抒发自已「胸中之意气」的「写」。我在创作历史人物时,扬弃传统陶瓷雕塑的叙事性。因为特定人物的塑造,真实地再现历史故事,有碍情感的自由发挥,有碍「写意」。雕塑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是利用雕塑的本体造型让人产生无言的共鸣。而用雕塑再现历史故事远不如电影、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来的真实动人。
气韵贯通 天地一体
其次,我注重「气韵」的贯通。气是生命力的表现,宇宙万物均有「气」,雕塑中的线条块面都要「顺气」。形体的支离破碎,脱离造型的繁杂刻划,或简单死板的造型都无「韵」。「气韵生动」是中国画论「六法」的第一法,对自然的热爱,人才有「气」,高超的技巧,才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