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竿虚竹,支撑着摇晃的新篁,几块匆忙勾出石头,伸出了七、八根直立的竹竿和两枝交叉倒伏的长竹,上下点染的竹叶,时露败笔。最可笑竹枝的交叉处有一丛硕大的老叶,却长在纤细如草的枝上。后半截的墨竹一叶不如一叶。中间一丛竹子竟由两支左右等距交叉的竹竿加上两边两根直立的竹枝,形成了——个封闭式的长方形框架,框中的竹叶,好似胡乱填塞,成为古今画竹章法中一大“奇观”。石涛论画竹最反对那种程式化的构图,曾说:“近代诸名家以竹称擅者,每一下笔非井字即胡叉,诸病又不必细说也。”(见故宫博物院藏石涛《花卉图册》题字)。按石涛画竹真迹,格调高古,气韵生动,可用“清疏奇逸”四字评之。《高图》则意态偏俗,神韵偏弱,与石涛佳作相去甚远。
二、关于《高图》的仿造作者
根据笔墨的是否精妙来鉴析《高图》是石涛的一件存疑之作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要找出《高图》的真正作者(甚至判断该图的可能作者)则是非常困难的。为此,笔者排查了宋代以来的所能见到的传世墨竹图录资料,试图找出与《高图》的笔墨特征相关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