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艺术家生存百态:艺术市场有点崇洋媚外
发布时间 2013-09-20 浏览 50042 次
士得[微博]推出一件《浔阳遗韵》时,估价不过50万~60万元,后来美国运作团队给予压力,一下子就令其作品价位达到百万级别。而在当时,中国内地画家譬如刘小东的作品价格不过几万元。“1997年时香港曾有一批画廊倒闭,在市场化充分后又‘翻生’了,就是因为他们早期低价买入了一批这些画家的作品。”熊斌透露。“可以说,艺术史也是艺术赞助人的历史。” 叶光华坦言,当艺术赞助人用重金买天价的同时,也会在学术上“做一些事”,比如在国内外的非官方展上做一些宣传。因此,不少艺术家在国内市场的行情已经基本体现了他们的学术价值。“近几年,不少画家作品价格直追在美国的价格。”叶光华说,这与国内油画相较早几年有所上扬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海归画家”的作品为何被国内市场接纳?叶光华认为,与曾经在海外“镀金”不无关系:“一般收藏者会觉得曾在海外待过的画家作品的卖相很好。很多海归画家都会走‘唯美路线’,以适应一般消费市场的需求。”熊斌认为,在国外有市场的中国画家,必须有专业的团队作为推手,去进行成熟的商业化运作,而画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