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收藏也须“摸着石头过
下一主题:图片新闻:剑齿象化石
由于我国古代多为线装书,棉质宣纸不适合贴藏书票,因而藏书票在我国起步较晚,“五四”前后才由日本引进。在当时,藏书票的使用也并不广泛。郁达夫、叶灵凤、宋春舫等文人对藏书票情有独钟,北京燕京大学图书馆也使用藏书票。此时的藏书票大多“西为中用”,缺乏鲜明的东方个性。直到30年代新的木刻画兴起,藏书票创作开始普遍起来,制作者才逐渐在选材命意上重视东方趣味。建国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书票艺术没有太大的发展。直到新时期以后,中国书票艺术才重新焕发出青春,一大批版画家加入书票创作行列,全国性的书票交流和展览活动也纷纷开展起来。
近年来,藏书票在我国读书界愈来愈普及,创作者和收藏者颇多,但专门的研究者却很少,介绍性的资料也只是一鳞半爪地偶尔出现在一些报刊上。鲁迅研究专家李允经是一位有心人,他集多年的努力,精心收集资料,撰写了《中国藏书票史话》。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藏书票的源流和在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