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鉴赏秘要(一)
发布时间 2013-12-22 浏览 50067 次
,作伪者有暴利可图,见利忘义,也就无所不为了。所以伪本的大量产生应在嘉靖之际。

据明万历间高濂《燕闲清赏笺》"论藏书"条记载:"近日作假宋版书者,神妙莫测。将新刻模宋版书,特抄微黄厚实竹纸,或用川中蔺纸,或用糊褙方帘棉纸,或用孩儿白虎纸,筒卷用槌细细敲过,名之曰刮,以墨浸去嗅味印成。或将新刻版中残缺一二要处,或湿霉三五张,破碎重补;或改刻开卷一二序文年号;或贴过今人注刻名氏留空,另刻小印,将宋人姓氏扣填;两头角处或妆茅损,用砂石磨去一角,或作一二缺痕,以炉火燎去纸毛,仍用草烟熏黄,俨状古人伤残旧迹;或置蛀虫于柜中,令虫蚀作透漏蛀孔;或以铁线烧红,锤书本子,委曲成眼,一二转折;种种与新不同。用纸装衬,绫锦套壳,入手重实,光腻可观,初非今物,仿佛以惑售者"。类似的记载在其它万历间笔记札记中还能找到,这说明版本作伪之风当时已炽烈。乃至清代,宋元旧本更见稀罕,而且清人重视版本胜过明人,宋元旧刻更是身价百倍,书商制伪变本加厉。这在清人著作中屡见记载。

郭麓《灵芬馆诗话》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