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人的吉祥文化
下一主题:鬼节禁忌:七月十五中
孔子的“中庸”思想到了他的孙子子思那里又有所发展。《中庸》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
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
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意思是说,喜怒哀乐的情感尚未表现出来的时候叫“中”,表现出来而又合乎常理的叫“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普遍原则。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切便会处于和谐之中,天地万物都能各得其所。显然,子思已将孔子的“中庸”又发展为“中和”,由道德说与方法论又引申为宇宙观了。
由“允执其中”到“作稽中德”,再到“中庸3与“致中和”,这便是孔门“中庸之道”的渊源及其发展轨迹。而后世的孔氏家族便是靠了这样的处世原则来应对他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从而使其家族在无数次的政权更迭中保持着自己的特权与地位。与此同时,中庸之道也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例如,婚姻.丧祭以及人际交往等礼仪中,都体现出中庸之道的精神。
中庸之道与传统婚礼
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