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是用“说”这种低层次的人类沟通方式可以完全承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说”的作用一点也没有,否则,就没必要有《道德经》。“说”当然是有用的,而且可以说是极重要的,因为“说”可以引导人们去体味、实证“道”,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就不会有以后高层次的沟通,也不会有真正见“道”的一天。但是这个工具又是最容易被污染和充满歧义的,甲传乙,乙传丙,几个人辗转相传以后,一件简单的事也可能会被传得面目全非,更何况是这样深奥玄妙的道理。而且还可能有人为的增减篡改,那可信度就更低了。所以,老子推崇“不言之教”,佛家讲究“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甚至佛临入灭前还反复强调“转了四十九的法轮,未曾讲了一字”,都是怕落下文字障把后人引入歧途。
“道”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核,根本精神之所在,那就是“无”。还有一个是围绕这个核起作用的外在作用,那就叫“有”。“无”是里,“有”是表;“无”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