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龙泉窑青瓷辨识
发布时间 2014-02-11 浏览 49499 次
给鉴别提供了依据。在放大镜下,凡南宋施石灰碱釉的青瓷,釉面可见密集的大小气泡和未熔的白色石英颗粒。至元代,釉面的气泡则呈唾沫状。此外,由于宋元时期施釉较厚,因而在器物的边缘及其他凸起和转折之处,由于留釉较薄而露出白色线状胎色,俗称“出筋”。从釉色上看,宋代早期为青中闪黄,中晚期为粉青、翠青和梅子青,有少数为黄褐色釉。至元代,粉青、翠青和梅子青变成了黄绿色和个别的葱绿色,釉质也较宋时粗松,有的出现开片纹,由于施釉较厚,均有“出筋”现象。如釉色不对,且无“出筋”,就要慎重。从胎质上看,龙泉窑器物一般为灰白胎,也有少量的黑灰胎,黑灰胎大多为仿官窑产品。宋元青瓷的胎质都是较紧密精细,胎骨偏厚。细分则早期较薄,中晚期趋厚,至元则更厚且粗些。

在造型和纹饰方面,早期器物以盘、碗、壸为主,也有一些缽、洗、瓶、罐之类,器物造型都较规整精细、古朴浑厚,有不少是仿古铜器和玉器之物。均取正烧之法,故除圈足外其他部位均有釉。元代时制作不如宋代,器底和一些棱角之处修饰也较马虎,并显得生硬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