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壶内藏乾坤
发布时间 2014-02-18 浏览 41453 次
作大缸大瓮的泥料略加澄炼而已,杂质较多,所以器物表面很粗糙。到了明末清初,泥料仍较粗糙,大多含有闪亮的云母,胎壁也较厚实。  到了清代,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出现了紫砂壶细泥。清中期制作的壶胎骨坚致,色泽温润。晚期泥质仍坚致,但色泽不如中期温润显得干枯。  从泥色上也有区别。明代的泥色多紫色、红色(大红袍),而清代,泥色则较多,除了以上两种外,还多见一种在紫砂壶泥中夹有梨皮似小点的紫砂壶,称为“梨花点”或“桂花沙”,前者较后者粗,也有人将它们统称为“梨皮”。“梨花点”在清代早期多见,而“桂花沙”则在雍正、乾隆时期多见。民国以后,紫砂壶的色彩多了起来,如墨绿、黑色等。而现代的紫砂壶器讲究原料与颜色造型一致,如仿青铜器造型,就用仿古铜颜色的泥砂制作。  另外,紫砂壶壶由于经常把玩,久而久之,就会有一层光亮面,俗称“包浆”。这也是我们在鉴别工作中鉴别时代远近的一种辅助手段。  制作工艺  明代创始期的壶是以捏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