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古城绍兴的绍剧
发布时间 2010-02-10 浏览 55207 次
大革命”中绍剧受到摧残,粉碎“四人帮”后得到复苏。到1982年,有浙江省绍剧团和绍兴县、萧山县等三个专业绍剧团、一个绍剧训练班。

建国后,整理改编了不少传统剧目,编创了一批现代戏、历史剧。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龙虎斗》、《后硃砂》、《火焰山》、《芦花记》、《香罗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编创的现代戏有《血泪荡》和《阿Q正传》,历史剧有《于谦》等。其中《芦花记》曾在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上获奖;《于谦》在1979年获文化部颁发的演出一等奖,剧本二等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于1960年由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影片。

艺术特点

绍剧的主要唱腔为“二凡”和“三五七”,另有阳路、调腔以及一些小调,以“二凡”为主。

“二凡”与西秦腔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唱腔高亢激越,曲调具有板式变化。板式有慢板、中板、快板、倒板、浪班五种。后两种是散唱散伴形式。慢板(慢二凡)徐缓舒展,多为抒情长腔;中板(流水二凡)明快流畅,多用于叙事;快板(快二凡、快流水)急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