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古城绍兴的绍剧
发布时间 2010-02-10 浏览 54751 次
促有力,多用于戏剧冲突激烈场面。这三种板式均为散唱整伴形式。在旋律进行中,伴奏比唱腔快一倍,并以此区分慢、中、快的板式。二凡基本用弦乐作为伴奏乐器,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嘹亮清脆。另有弹拨乐器斗子及碗胡、高胡、二胡、三弦等。

“三五七”因其唱句以前句三字和五字,后句七字组成而得名,具有板式变化的特点。唱腔清越流畅,高亢嘹亮,富有水乡特色。“三五七”以管弦乐器混合伴奏,主奏乐器是笛,称“乱弹笛”。其唱腔与伴奏有民间对比性复调因素,极有特色。梅花二凡和梅花三五七也可单独用唢呐伴奏,且在演唱时常可互相转换。

“阳路”即吹腔,有“高阳”、“平阳”之分。

绍剧生行过去多用真嗓(又称“堂喉”),讲究嗓音浑厚明亮,吐字清楚,喷口有力。进入上海后,在京剧、梆子等影响下,定调提高,老生中出现“小堂喉”(高音区运用假嗓),听来飘逸洪亮,别具一格。老外均用堂喉,讲究嗓音苍劲浑厚,以声如洪钟者为佳。副末亦同。小生原用“雌雄喉”(真假嗓并用,转折明显),演唱中能结合和谐者甚少,自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